君儒官网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
电话: 010-68647526

儿童读经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君儒智库 > 师资培训 > 儿童读经 >

读经教育入门六小篇之五-新儒家的志业

时间:2019-03-12 | 来源:| 作者:

当代新儒家的心态是非常坦诚大方的,他们的眼光是很高远的、他们的心量是很宽厚的。所以在新儒家的志业里面,对于中国自己的学问,不仅要有敬意,还要真的付起传承的责任;

 

对于西方的学问,认为西方的学问并不难吸收、并不难消化,不仅要求深入地学习,尤其要把握其学问的本质,做恰当的定位。

 

最后,新儒家还关切到整个民生,体贴百姓的疾苦,认为要真正拯救百姓,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体制的合理化。这是从里到外,完全理性化的学问。以这样的心态,来为人为学,这叫做儒家,而在当代以这样的心态,来为人为学,就叫做当代新儒家。

 

《新儒家的志业》

 王财贵

 

 

新儒家的志业

时间:2009年8月29日

地点:庐山东林寺

主讲人王财贵

修订:王财贵(2014/11/02)修毕

 

     ▼
精彩摘录

 

1、道德意识是一种超越的意识,这一种超越的意识用简单的话来讲,就是人性光明的一面。人性的光明一面,来自于超越界,我们现实的生命能够遵从天德天理而行,所谓之道,在明明德──明德就是所谓的道德意识;明明德就是明这个道德意识;在明明德则是使道德意识切实地在自己的生命中,念兹在兹,随时不仅是体会,而且力行实践──这就是儒家之教。

2、“在明明德”,我们可以说是自我的修养,这叫内圣;下一句“在亲民”,是谓外王。为什么能够亲民呢?因为既然意识到道德的意义了,而这个意识又是超越的、无限的意识,无限的意识就不限于自己本身,它必定扩充为仁民爱物。民物的范围是无限的,所以从齐家到治国的往外开拓乃至尽物之性而与天地参,也是无限的。由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,才真正地完成了那一点所谓的道德意识。

3、不是所有历史上改朝换代建国君民的事业,都是儒家理想中的外王事业,只有从道德而建立治国平天下的事业,它才真的叫做外王。有些英雄打天下,并不是道德的,甚至是违反道德的,他们纵使做得再轰轰烈烈,对于人间、对于世界,也并没有良好的贡献,只是在残害苍生。所以儒家一定要从道德意识说起,而从道德意识的一小点,说到最后盖天盖地;小自为人处事,大至治国平天下,一切的基础都来自于道德意识。

4、儒家的道德是通过意识而有的,或说,必须是通过意识的自觉而自己决定的。所以这里有两个“自jué”,第一是自己觉醒这个自“觉”;第二是自我觉醒以后,他会自我“决”定。自觉而自决,自我觉醒就是自我决定。不管是修身还是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所有的德业都来自于自觉,都随时在自觉中,都回归于自觉。这个自觉而自决,用康德的哲学来说,就是“实践理性”的发皇光大。

5、道德是来自于自我的觉醒、自我的决定。一个人表面上做了善事,如果善事并不是来自于他的自我决定,那么这个善的价值就减弱了,甚至不可以称作善。这个自我觉醒、自我决定又从哪里来呢?是理性的自我决定。所以我们说儒家的学问是完全理性化的学问,因为它是从理性的正面说的、从理性的正面建立的学问。它遵崇理性而行,这跟其他的学问有很大的差别。

6、在这个完全理性化的生命当中,对内圣与外王起了向往与追求的生命,他除了以道德为人生的目的以外,他要有事功,他必须德才兼备。所以,道德意识必会引申出一种人生态度,就是好学。牟先生说“道德的世界必包含知识的世界”,理性化的生命,一定是好学的,如果一个不好学的人,怎么能说他的道德是高尚的呢?

7、孔子一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人好学,学问是理性人类理性的成就,好学是理性自我的决定。人类理性的内涵无穷,理性的成就是多方的,凡是属于理性的成就都是我们应该尊敬、应该学习、应该发扬的。所以孔子并没有规定我们只能跟他一个人学。如果有一个人说你只能把我当老师,你拜我为师之后,再去跟别人学,你就是叛徒、欺师灭祖;这便不合孔子之教。孔子说“学而时习之”、又说“见贤思齐焉”、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……都是表示人类理性有其无限的开拓的可能,要通过诚恳的学习。所以儒家好学,尊重一切理性的成就。

8、中国古人受了孔子的教导而表现了好学的精神,这在历史上已经有了验证,而且不仅是一个人的好学,而是整个民族的好学。比如中国本来有儒、道两家,后来佛教传到中国来,中国人看到这些外来的修行人,他们有智慧、有学问、有功夫,中国读书人并不会因为他们民族不同、语言不同,或思想不同,就起排斥。中国人也尊重他们,甚至以他们为师,跟他们学习;乃至于把他们所带来的经典都翻译过来。每翻译一本,就研究一本,用这个方式,将印度佛学所有的学派都学进来。

9、中国古人也有所谓“小学”,是幼年时要学的为人为学的基础,指洒扫、应对、进退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等,长大了,要读大学,大学是修己治人之学,就是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之学。

10、中国古人原来就有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思想,以民为贵、以民为本,所谓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”。很多学者因此认为中国人本来就是有民主的思想,其实不应该这样说。中国人之以民为本、以民为贵,这可以说是“民本”,但是不可以叫做“民主”。因为“民本”,是一种观念,一种理想,而“民主”是一种“制度”,一种“轨范”。即使以民为本了,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制度,就不可以叫做民主。民本、民主是不一样的,它们之间差一个制度的建立。

11、牟先生的思考方式是,不思考则已,一思考,就要思考到问题的根源所在。对每一种学问,他都是究本穷源,从它最根本处最核心处说起,而且遵循逻辑的理则,一步一步地开展,终于建立整个系统;所以眉目清楚,严整稳当,最能够开阔一个人的心思,让一个人的见识长进。

12、当代新儒家的心态是非常坦诚大方的,他们的眼光是很高远的、他们的心量是很宽厚的。所以在新儒家的志业里面,对于中国自己的学问,不仅要有敬意,还要真的负起传承的责任;对于西方的学问,认为西方的学问并不难吸收、并不难消化,不仅要求深入地学习,尤其要把握其学问的本质,做恰当的定位。最后,新儒家还关切到整个民生,体贴百姓的疾苦,认为要真正拯救百姓,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体制的合理化。这是从里到外,完全理性化的学问。以这样的心态,来为人为学,这叫做儒家,而在当代以这样的心态,来为人为学,就叫做当代新儒家。

13、中国人最少要读七本书。我现在把这七部念出来,看看我们在座的各位你看过没有,如果连这七部都没有读过,那真是惭愧啊!

14、这七部就是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再来就是《近思录》、《传习录》、《六祖坛经》,就这七本。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是儒家的基本经典,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是道家的基本经典,这四本是一定要读的。

15、再来是《近思录》,近思两个字,典出子夏说“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”一句话。你要问问题,不要问那么高远的问题,问比较切实的、真切的,也就是你心中现在正在、正要思考的问题,这也是一种“为人诚恳”的态度。思呢,你不要想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,要近思;所谓近就是针对自己当前的状况,反省改善,这样的为学做人才是笃实有用的。《近思录》是朱熹精选北宋周敦颐、张横渠、程明道、程伊川这四个大儒的言论,分类编辑而成。

16、再来就是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。《近思录》与《传习录》这两部书,对于宋明新儒家有相当的代表性,要了解宋明的新儒学,读读这两部书,可以思过半矣。

17、最后是《六祖坛经》,以《六祖坛经》代表佛学。当然《六祖坛经》不足以尽一切的佛学,但中国吸收佛学,最后成就了禅宗,《六祖坛经》是禅宗的标志之作,所以钱穆先生选了这部书。以上是中国文化七书。


 
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
Copyright © 2008 君儒(北京)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256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250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10-52420877 010-68647526 地址:北京市西长安街万达广场CRD银座B座1205室
微信扫微码

关注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