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儒官网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
电话: 010-68647526

修身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君儒智库 > 君儒课堂 > 修身健体 > 修身 >

【情绪管理专题之五】情绪偏执的后果及原因分析

时间:2019-12-25 | 来源:| 作者:

编者按:一个人的情绪与人的健康、生活质量、家庭和谐息息相关。本期选编了系列文章,带您一步步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,并分析了情绪泛滥的严重后果、原因分析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:

 

一、警钟长鸣——情绪失控到底有多可怕

二、揭开情绪之谜

三、母亲的性情关乎全家的幸福

四、构建和谐的家庭能量场

五、情绪偏执的后果及原因分析

六、修炼情绪

七、如何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

 

 

情绪的偏执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、事业成功、家庭和谐、孩子成长等诸多方面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。
 
面对情绪的偏执,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它,其实是我们生命成长的宝贵契机。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忽视、逃避或者压抑,而是要正视它理解它,利用这种情绪信号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,此为基础来弄清楚自己内心的需求到底是什么,或者解决某些潜在问题。
 
情绪偏执从原因上可以细分为身体原因(气偏质劣)、心不正、逻辑负面逻辑不通、负面信念的阻碍、以及解决能力不够引起的挫折感等等。从根源上,采取相应的措施,来纠正身、心、行为习惯、语言上的偏差,改善心智模式,就能获得相应的生命成长。
 

01  负面情绪是身体的最大杀手

 

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,都和情绪有关。

而从数据来看,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就已达200多种。

情绪,正在悄悄毁灭我们的身体!

 

情绪还是一种能量。情绪的这种能量如果没有被正视,就会一直储存在身体里,要么被压抑造成身体上的疾病,要么爆发出来产生一定的破坏和伤害。

 

很多人回到日常生活中,又会忘了情绪的伤害,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失智,只是偶尔发个脾气或者内心偶然有些波澜。但殊不知,正是这样的情绪在一天天的攻击着我们的身体,给疾病提供了最好的养料。

 

对于孩子而言,也会有这样的情绪能量,如果这种情绪能量没有得到及时地疏导,而一直储存在孩子的身体里,就容易引起生理疾病。通常在3个年龄阶段(11-12岁;18-19岁;25-26岁)孩子身体内的情绪垃圾桶会越来越满,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还会爆掉。一旦孩子的情绪垃圾桶爆掉就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。 

 

以下三大负面情绪,就是身体的最大杀手,也是90%的疾病的突发根源。

 

1.焦虑

 

当你察觉到自己心跳加速、呼吸变快、胃部紧张、眩晕或头晕、身体开始出汗甚至轻颤、心情烦躁不安,自我检查一下,你,是不是焦虑了?

 

焦虑,似乎已经成为当代人都逃不开的一个词。有位博主做过一项调查,表示每天都在焦虑的人有62%左右,表示一周1-3次焦虑的,有28%左右,表示一个月焦虑1次的,有7%左右,仅有3%的人表示很少焦虑。

 

我们,都在焦虑些什么呢?我总结了一下,大致分为4种:

因人际交往焦虑、因拖延而焦虑、因自我要求过高而焦虑、因过度担忧而焦虑。

生活压力大,焦虑变成了常态。

 

可你有没有想过,过度焦虑又会导致些什么?

失眠、脱发都是最轻微的症状,日日忧思,神经就无法松弛下来,仔细观察你会发现,那些习惯性失眠的人,身体和大脑总是紧绷的。

 

头痛、胃疼变成了家常便饭,想得多,大脑自然不堪重负,它已经用疼痛向你发出警示,可很多人只是去医院开了些止疼的药,却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。

 

到最后,心脏不堪重负,癌症的发病率增强,据统计,长期焦虑的人中大约有25%患上了心脏病,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%。

 

更需要注意的是,相比男性,天性敏感的女性更容易受到焦虑困扰。

 

2.生气

 

做人太容易生气了,无论是闲气、怨气、怒气、赌气还是闷气,都是又伤身、又伤心。

 

这其中,最需要注意的是怒气和闷气。它俩是影响生活幸福值的头号元凶,也是最容易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的捣蛋鬼。

 

有些人情绪特别激烈,怒气冲头,就会导致贫血,大脑供血不足,尤其是本身身体就不好的中老年人,怒气喷发时候血压瞬间上升,很容易出现脑溢血、心脏病和心肌梗死。

 

有些人又习惯隐忍,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,哪怕极为愤怒也不敢发脾气,只会自己偷偷地在心里生闷气,这样的习惯真的特别糟糕。

 

对别人而言,他们只会觉得这个人好欺负,没主见,没脾气,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依然会我行我素,肆意伤害你。

 

对自己来说,长期生闷气,会造成气血淤阻,导致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紊乱,形成结节或增生。严重的就和乳腺癌、肝癌、甲状腺癌等扯上关系。

 

心理学上,把喜欢生闷气的性格归结为“癌症性格”。意思就是说这种性格的人相比普通人患癌的几率高达3倍!

 

那些生活悲观、一点小事就容易上心,遇到些困难和不顺就喜欢生闷气的人,得小心了,你不好好对待自己的心,身体又如何会善待你? 

 

3.悲伤

 

当今社会的很多人,年轻人也好,中年人也罢,都或多或少地有些轻微抑郁。

 

这种抑郁,一开始是从悲伤演变而来的。

 

如果有一段时间,生活不顺、工作不顺,整个人的心情就会呈现下跌趋势。

 

有些人的悲伤,还是漫长的,它像一颗种子,一点一点压抑在心里,只敢在没人的时候释放。时间长了,心情愈发敏感起来,分聚离合要难过,落叶纷飞要悲伤,一点点感冒咳嗽也要哭泣。

 

中医认为,当一个人悲伤时,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声,而这个时候,最容易造成肺气的损伤。

 

习惯悲伤的人,心情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,生活好不起来,身体也会长期处于有气无力、放任自流的状态,心理状态就会逐渐向抑郁症蔓延。

 

每年,全球约有25万人因抑郁症而死,它的存在并没有距离我们很远!

 

当你察觉到自己已经不开心太久,哪怕白天面带笑容,深夜也会把你所有伪装的快乐吞噬时,是不是,该引起重视了? 

 

身体的病痛,是内心的求救信号

 

中医上有这样的说法:心主喜,肝主怒,肺主悲,脾主思,肾主恐,我们所有的情绪,都会反馈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地方。

 

身体每一处细微的疼痛,都是我们内心的求救信号。

 

世界知名疗愈大师露易丝·海在风靡世界的巨作《生命的重建》还曾专门整理过一个身心对应表,你可以明显地看到,你的情绪,你的内心,是如何用身体发出警示的:

 

1.粉刺和痤疮,是你不能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以及身边的环境。

2.贫血,是你对生活缺乏兴趣,缺乏快乐。

3.关节炎,是你对生命感到苦涩、憎恨、对爱感到缺乏。

4.气喘,是你过分敏感,习惯压抑情绪,你的爱是容易窒息的。

5.背痛,是你上半身缺乏精神的支柱,下半身缺乏财务的支柱。

6.腹泻,是你对某种思想感觉到害怕和排斥,对过去的流逝也很恐慌。

7.驼背,是你背负了过多的愤怒,聚积了过多的憎恨。

8.头痛,是你容易紧张,对未知数有说不清的恐惧。

9.失眠,是你对生活有压力,有愧疚感、有恐惧。

10.咳嗽,是你神经紧张、容易恼怒,批判别人、压抑自己。

11.更年期综合症,是你害怕不被需要,自我排斥,以及怕老。

12.癌,是你在长久忍受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愤怒侵蚀。 

……

别再忽略内心的求救信号了,它已经蔓延到你的身体,从轻微开始,一点点地渗透,直至,病重。

 

别等到来不及时,才想起,我们本该好好珍爱自己的内心。

 

02  不良心态以及低情商

 
 
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,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,往往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、焦虑不安,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。意不定,心不正,则易怒,情绪就会出现了偏执。古人讲修身养性,所谓“身之主宰便是心”,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,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,便更难在为人处世。
 
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是否健康良好,《中庸》里的一句话:“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

 

也就是说: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之中(富贵、贫穷、顺境、逆境),都能保持自在安详、安守本分的心境,都始终保持内心强大。做到这一点,就可以称为“君子”,亦即心灵健康的人。

 

而常见的不良心态有:

 

- 蒙蔽心灵的,永远是物欲。

 

- 工作生活忙乱,皆因得失之心。
      当今社会,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、越忙越乱,把事情弄得一团糟,自己也困顿不已、狼狈不堪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得失之心太重,只想要好的结果,恐惧得到坏的结果,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、平和应对的心。起伏得失本是常态,尽力而为、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。
 
- 对人少指责、多鼓励。
 
- 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,好事多磨。
 
情商
 

情商是指与自己内心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。真正的高情商,更像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一种能力、修为、涵养。

 

而低情商往往是情绪不稳定(或者是原生家庭)造成的后果,例如:

 

1.脾气急躁、没耐心

2.性格、语气偏激,不听人劝

3.性格负面,事事往坏处想

4.不愿和别人合作,不愿付出,心眼小

5.懦弱、无主见,缺乏自信,经常是"我妈说,我爸说~~~"
6 .  忽略或者压抑内心的声音和需求

 

03  对家人的影响

 

情绪的偏执不仅会输掉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输掉了自己的心情和健康,输掉了做事的良好方法和能力,对家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巨大的危害,输掉了家人对自己的尊敬和喜爱。

 

1、对家人身体健康的危害

 

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罗大伦,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这样一件事。

 

 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找他咨询,说孩子晚上睡觉总是出汗。

 过程中他发现,孩子每个20几秒,就会剧烈抽搐一下,嘴和脖子往一侧猛地扭动,就连表情也很单板。罗大伦表示,这不是简单的盗汗,而是抽动秽语综合症。

 

 他告诉老人,像这种情况,发病原因很多,但最重要的,却是心理要素。

 比如父母感情不好,总是吵架、打架;婆媳关系不好;对孩子要求特别严,像在学习时,要求他必须考多少分,多少名。

 

话音刚落,跟老人一起来的妇女就说,她们家这三点全齐了。

原来,孩子的父母,关系一直不好,总是打架、闹离婚。妈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,还不自觉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孩子身上。

 

没想到,这些冲突和负面情绪,不仅伤了孩子的心,也导致身体出了问题。

 

2、对家人心理健康的危害

 

在一个情绪泛滥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容易形成两种性格:

 

一种情况是,孩子缺乏安全感,长大了会没主见,会主动迎合、讨好别人,缺乏自信,自卑。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,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,尤其不敢拒绝别人,特别擅于察颜观色,对于别人的情绪很敏感,总担心是自己惹人家不高兴。

 

另一种情况是,孩子继承了父母的不良情绪习惯,遇到问题,思维短路,容易生气,以发泄情绪的方式来代替面对和解决问题。消极思维模式。喜怒无常、敏感而多疑。

 

越吼孩子越自卑

 

同事惠在事业上非常优秀,处事淡定有自信,但是平时在家和孩子待一块就经常让她七窍生烟,对着孩子更是经常河东狮吼般咆哮。

 

“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,你没有文凭与才能,如何立足?”惠如是说道。于是她对孩子讲话,时不时的让自己声音提高八度。

 

“你考出来的什么狗屁成绩?考个三流高中上个末等大学,以后怎么在社会上混?”

 

 “让你做作业,你就知道玩,养你这么大不是给你玩的!”

 

每日的嘶吼并没有使孩子向前,反而让他怀疑人生,变得厌学,无精打采,甚至不想和家人沟通。

 

母亲的吼叫是他心中的定时炸弹,他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得不到妈妈的爱,换来的只是咆哮和责怪,所以他内向,自卑,小小年纪气场萎靡。

 

母亲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,你对孩子的态度,会深入他们的内心。要是母亲整天对孩子歇斯底里,不断否定他训斥他,就会让他变得没有自我认同感。

很多自卑型人格的形成就是因为亲人对TA在语言上的打击造成的,你吼出来的不是母亲的威严,而你吼掉的是孩子的自信。

 

越抱怨,孩子越缺乏安全感,孩子也会不快乐

 

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性格开朗,爱说爱笑有灵气的孩子,他的母亲大多都跟他有相同的特质:对生活乐观,喜欢给孩子笑脸,性格温和又坚韧,不随便跟他人起冲突。

母亲的情绪,就是孩子性格的体现。无法控制自己消极情绪的母亲,就会养出不快乐的孩子。

 

让孩子形成消极思维,影响到孩子一生幸福和学业事业成功

 

曾在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身上,就观察到消极思维的常见表现:

 

看他写字,其实已经很好了,但他总说“我写的不好看”,再怎么鼓励他都反复说“不好”;

 

不仅不认可自己,也喜欢说别人坏话、对人事物挑剔、宣泄不满;容易发脾气,生闷气。

 

决定一个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,比起能力,更多的时候靠的是他内在的个性品质。其中,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。

 

有些孩子很聪明,很有能力,可是遇事只会看到消极的一面,稍微遇到不顺就容易放弃、畏惧不前;

 

有些孩子可能资质平平,但是总是会积极地思考问题、努力寻找解决办法,不自怨自艾,长此以往,反而更能成就人生。

 

 知乎一网友说:

 

“我妈骨子里特别自卑,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不行,自己很差,她这种情绪从小就带给了我,我现在都快28岁了,以至于我从来没有信过其他人对我的赞美,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是:我不配。”

 

 如果一个妈妈,总是传递给孩子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,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宣泄情绪、自我怜悯、愁眉苦脸,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还容易让孩子形成同样的消极思维。

 

消极思维的孩子,总是容易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外界不满,而不去积极解决问题;情绪不稳定,抗挫折能力差,在人生路上很难走得远。

 

04  大脑逻辑处理不完整、思维负面

 

在生活中,有很多事情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,那么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吗?其实并不全是这样的。

 

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,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,根据自己的态度,结合自己的经验,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分析,评价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,然后,我们会根据这个评价/分析/判断的结果,来给自己“选择”一种情绪。

 

而大脑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完整过程,需要经历输入---处理---输出,这样一个慢而完整的过程。当这三个过程被种种原因所打断,建立不完整的时候,会造成浮躁、不踏实,长期以往,会造成急躁、不耐烦的性情。

 

反过来,情绪的偏执也会加重大脑逻辑的处理不完整和负面思维。

 

常见的负面思维有:

 

1.全或无式思维:看事情绝对化,走极端。如:我的工作必须要做的非常出色。/ 我安排好的事情绝对不能节外生枝。

 

2. 贴标签:对自己,别人或事情下笼统的结论,而不是具体而准确的指出问题或描述问题。如:我的报告没做好,我真是个笨蛋。/ 我的领导又批评我了,他就是看我不顺眼。

 

3. 只关注负面因素:不能全面而合理地看待事情,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。如:我的工作总是出错。/ 他总是给人惹麻烦。

 

4.怀疑和忽视积极因素:把正面的事情视作无关紧要。如:虽然领导说我的工作做的还不错,可他只不过是敷衍我罢了。

 

5. 妄加揣测:从别人的行为中推测他们的想法或行动会对自己不利。如:我觉得我的同事认为我不能完成这个项目。/ 她看见我了,可她没理我,我哪里惹到她了?

 

6.相信运气:经常用不充分的证据来预测最坏的结果。如:一大早就出错,今天的工作恐怕会糟糕透顶。

 

7. 片面夸大或灾难化:把事情的重要性看的非常大,把事情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过度化。如:如果他离开我,我就活不下去了。

 

8. 情绪化推理:根据自己的感觉而不是事实来评判事情。如:我很担心,这次的工作一定做不好。

 

9. 责怪别人:如这都是那个经理的错,她根本就不该给我安排这么多工作。

 

10.个人化:把错误全都归于自身。如:他离开我,是因为我不够好。

 

11.绝对化要求:对自己,别人或事情的期望不切实际,或过于死板,僵化。如:我们绝对不能吵架。/ 不管怎么样,我必须完成这项工作。

 

12. “我受不了了”:面对挫折和困境时,把自己的承受能力看的很低,认为自己无法承受。如:在高峰时间挤地铁,我可受不了。/ 这项工作太枯燥了,我做不了。

 

上面这些思维模式看着熟悉吗?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中过招,一旦这样的思维出现,我们几乎马上就能感到糟糕的情绪了。

 

这就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.艾利斯提出的情绪反应的ABC模式。 

A(Activating Event)——事件或情境

B(Beliefs)——你对这个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(即你的态度,想法,评价,解释)

C(Consequences)——结果:情绪结果(比如焦虑),行为结果(比如攻击),生理结果(如心悸,手脚冰凉)

我们在ABC的基础上,再加上D(Disputing)E(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)两个步骤,即:

 D(Disputing)——找出你通常使用的那些有可能会误导你,使你得出不准确结论或判断的错误的思维模式。
E(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)——找到新的有效办法,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。

 

 

 

05  消极的语言

 

我们的身体具有记忆力

  负面情绪影响比我们想象的大。
  科学家们发现,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,身体是有记忆的。
  那些负面情绪和记忆的影响,远比想象的更大。
  但是有多少父母,却说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,你满嘴是爱,却面目狰狞!
有一次请几个学生来家里吃饭,席间有个学生小心翼翼地对我说:“老师,真羡慕您一家,说话是温柔的。”
我被他逗笑了:“不然呢?一家人说话要靠吼吗?”
学生低着头苦涩地说:
“我家就不是这样,我妈平时说话很冲,总是带着刺。比如我被鱼刺卡了,她就会说:‘怎么这么不小心,吃个饭都让人不安生!’明明是一句关心的话,到我妈嘴里都能变成指责。”
学生说完,其他的孩子也表示深有同感。
 
说话不注意语气,总是用咄咄逼人的态度,说很多偏激的话语,惹来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。
因为有爱,每句话都要好好说。”
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,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。大多数时候,我们说的越多,彼此的距离却越远,矛盾也越多。
良好的家庭,常常就毁于一句话上。
 
在生活中,很多人都习惯了对父母出言不逊,对孩子口无遮拦,对爱人冷嘲热讽,一不注意,就冲着最亲近的人放肆。总是带着讽刺、不耐烦、命令、否定、嫌弃、打击的语气,传递给家人不是快乐和幸福,而是痛苦。
 
有个朋友,说话从来不注意语气,对朋友、对妻子、对孩子都是如此。
有次下雪,妻子不小心摔伤了,他赶到医院一个劲地数落:
 “都说了下雪天让你别出去,没摔死你!”
让这么多人担心,真是会添麻烦!”
如此伤人的话,把妻子气得一把鼻涕一把泪,一言不发。
我们总是劝他别这样说话,伤人,他却不以为然:“我这人刀子嘴豆腐心,虽然嘴上刻薄,但我是好心。”
明明是关心,张口却夹枪带棒,身边的人感受不到关心,相反,时间久了,越来越经不起这样好心的打击。
  俗话说:「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一句九月霜。
 
  语言具有很强的振波,尤其是当我们愤怒和怨恨时所说的话,带有很强的能量,透过负向的振波,产生的结果往往让人意想不到。
  诗人安琪洛也谈到过语言的力量,她说:
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,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。我们虽看不见言辞,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,充满在房间、家庭、环境和我们心里。
  足见语言是有生命的,它具备了创造和毁损的能力。
  多少家长,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导到孩子身上,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和受害者。
  多少夫妻,也会把负面情绪化成言语,来互相攻击,长此以往,让整个家庭关系陷入一团乱麻。
  所以,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: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我们的念头和生活。

 

06  行为偏激

 

情绪与行为之间由低到高有三个层次:
“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”到“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”再到“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”。
对于情绪和行为的处理原则是:情绪需要接纳与满足,而行为需要管理。
 

一、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

 

情绪,尤其是强烈的情绪,如果没有处理好,伤已又伤人。

 

“无意识的压抑”明显属于伤自己比较多的类型。

 

成长过程中,因为父母、老师的各种教导或者他们的干预方式,让我们觉得有些情绪是不适合的,是不能有、不能表达的,或者他们的教育方式,让我们习得一种忽视、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,我们会自动的把它压抑下去,或者觉得它无所谓。

 

但是事实上,这些情绪一直存在着,变成“内伤”,不断积累,有一天突然爆发出来,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这个样子,相信很多人体验过,或者见过这样的现象。

 

如果说“无意识的压抑”伤自己比较多,那“无意识的发泄”明显伤别人多一些

 

“无意识的发泄”有以下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:

 

一种是以情绪化的方式表现出来,让别人觉得你的表现有点过分或者有点奇怪。

 

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,你跟对方交流过程中,不知道说的哪句话“伤”到了他/她,对方突然很大情绪,明显感觉到对方说话声音大了点,情绪也激励了点儿,你给对方反馈,对方会说“没有啊”,然后给你解释一大堆他/她为什么会这么说。

 

这种情况下,其实对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,而直接以“激烈”的方式表现出来,让别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/她沟通,因为这个时候,他/她说话的方式、内容,只是为了表达情绪,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,你讲的道理,他/她也是听不进去的。

 

另一种是转移到其它地方,让那些“其它人”觉得你莫名其妙。

 

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些人突然莫名其妙对你发火,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感觉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,跟他反驳,他会不断辩解,你觉得莫名其妙。最常见的现象是在公司受了气,回家冲老婆/老公、小孩发火,当然这里说的发火,是他/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情绪、自己受了伤

 

以上两种方式,都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,然后冲其它人发火,别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,莫名其妙的“被”伤及无辜。
 

二、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

 

情绪发生时,自己有没有意识,有一个质的区别。

 

自己没有意识,我们就会把情绪压抑下去,或者下意识的以“消极的方式”表现出来或者转移到其它地方。

 

这种情况下,情绪会附带在我们的言行中,变相去表达,让我们的行为不受控,我们以为自己在表达内容,实际上是在潜意识的表达情绪,别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子,变得不讲道理,有时候,我们也自己也觉得,为什么自己控制不了自己,其实都是情绪惹的祸,而自己并不知道。

 

对情绪的敏感觉察(即有情绪时,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情绪)最大的益处在于,我们知道自己有情绪,也知道自己这样说、这样做有发泄情绪的因素在里面,当效果不好时,我们就可以及时调节,情绪也就变得可控。

 

最常见的“有意识的情绪管理方法”,就是“有意识的宣泄”,即,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情绪,并选择一种方式去宣泄(倾诉、体育运动、睡觉、唱歌、看电影等等)。

 

有时候在沟通过程中,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了情绪,也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大了点,语速快了点,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。

 

当沟通不畅时,或者因自己带情绪的表达方式让沟通效果不理想时,我们可以意识到是自己的情绪在作怪,就可以及时调节、控制,这也是很多擅长沟通的人经常做的,他们会主动承认自己有点刚才有点情绪,当他们这样表达时,一般换来的,都是对方的理解和真诚,也让沟通有了转机。
 

三、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

 

情绪管理,再怎么管理,还是有情绪,如果消极情绪更少,积极情绪更多,岂不更好?

 

情绪管理的另一个水平,就是觉察与成长,目的就是放下、接纳、爱。

 

情绪从本质上来讲,是动机、欲望满足与否的表现,欲望满足时,我们开心、高兴、兴奋,各种积极情绪。欲望没有实现时,我们伤心、生气、愤怒,各种消极情绪。归根到底,还是因为我们有欲望,我们易受伤害。

 

而我们的大部分欲望,来源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欲求未被及时满足,我们太容易受伤害,也源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,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等“重要他人”的认可与支持。

 

每一次情绪的发生,其实都是我们觉察与成长的机会。

 

觉察情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、身体反应,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更了解、对身体更敏感,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身体的敏感,可以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,提升自己的灵性水平,让我们更容易与自己、他人、自然联结。

 

觉察的同时,也是机会,让我们可以深入去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,分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未满足的欲望与期待,然后通过“接纳”、“原谅”、“转变”等方式放下、成长,如此,我们在面临很多情境时,可以放下自己的欲求与原来的应对方式,也就不会再有情绪,也就可以坦然应对。

 

当我们那些负面的情绪越来越少,那些被压抑的,没有表现机会的自我实现动机、爱的欲求就会自然表现出来

 

07  能力缺失

 

我们观察孩子,为什么有的小孩子爱发小脾气?因为孩子的大脑在发育,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但是能力却暂时跟不上,当他们的愿望没办法实现时,就会产生挫败感,所以这会让他们很容易发脾气。
 
其实成年人也有类似的情况。可是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?不能,情绪化的方式不能提升人解决问题的能力。相反,人越急,越焦虑,事情越做不好。而事情做不好,就会有挫败感,情绪更不好,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,人就会不断地经历挫败。

 

在平时做事的时候,很多人在用情绪而非理智做事。

 

一次在一餐馆就餐,听隔壁桌招呼老板:“喂!老板,我们点的某某菜为什么还不上啊?等很久了。”
老板听闻后立马叫住离自己最近的服务员A大姐(此时老板语气有些不爽):“是你给5号桌点的菜吗?某某菜为什么还没上?”
A:“不是我点的,这桌应该由B负责,不关我的事。”然后,她竟然在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嘟嘟囔囔的离开了……
接着老板河东狮吼,呼唤了在远处服务的B:“你怎么搞的,一天到晚只知道瞎晃,5号桌的某某菜上哪儿去了?”
B:“某某菜?他们根本就没点啊,不信我找点菜单给你看”然后,B同志竟然去找菜单骂骂咧咧和老板扯皮去了……
一件10秒就可以解决的事情,瞬间被他们托到了10分钟……。
 

 

 

问题在哪?他们都在用情绪做事。其实旁观者都知道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尽快找到5号桌迟迟不上菜的原因,并立马解决(马上补上或退菜)。而A在接到老板的质问之后,满脑子都是想的“他凭什么吼我,这不关我的事情”所以当下“洗清冤屈,为自己正名”成了A的首要任务,解决问题变得不重要。而B同样无法承接老板的愤怒情绪,满脑子想的就是“我受不了他这样骂我,要想办法先把锅甩出去。于是他开始了各种对质,以洗刷愤怒情绪对自己的影响。当然,老板处理问题也有局限性,明知手下是情绪化的员工,最好就下不带情绪的指令。比如对A的时候,就直接说“你快去看看5号桌的某某菜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还没有上来?”这样即安抚了客人情绪,又没有激怒员工情绪,不用招呼第二位员工就把问题解决了,两全其美,效率极高。

 

比如正常的工作流程应该是:

产生问题→提出一种或几种解决方案→筛选最优方案解决问题→事后再分清责任优化流程;

 

而情绪工作将流程变为了:

产生问题→我心里不爽→各种不爽→必须把锅甩出去→什么?竟然没人接锅!没办法做事了→事情越堆越多解决不了→我干脆不干了。

 

“简单问题复杂化”这件事被情绪做到了极致。

 

其实工作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情绪,没有人会对自己的同事有多爱或者有多恨。所有的看似不愉快都是由于当下问题没有解决,影响了效率,造成了对方的不便。所以,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,一切就变得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。

 

如果遇到情绪化的对手,别去承接对方的任何情绪,扒开他的情绪,迅速从他的表达中找到他想要解决的问题,解决他,工作就顺利完成了。而此刻,你会发现你起飞的效率会为你争取到更多的自由时间。而这些时间带将会极大的滋养你的情绪。

 

08  情绪偏执对行为/心智模式的影响

 

总结一下,人的行为和心智模式由身、心状态、思维习惯、语言行为习惯等组成,当缺少关爱和能量的时候,身心会失之中正圆活而产生偏执,进而造成情绪的偏执;情绪的偏执又会引起诸多不良的后果:身体疾病、心不正(例如贪嗔痴慢疑)、思维负面不畅通、语言消极、行为偏激,甚至是危害周围的人和环境,而这些结果反过来又作用于行为和心智模式当中,固化为行为/心智模式的一个部分,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,形成循环。
 
撒切尔夫人也曾说过一段微言大义的话:
小心你的思想,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;
小心你的言辞,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;
小心你的行为,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;
小心你的习惯,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;
小心你的性格,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。
所以,要想更好的把握好人生,就要先从修炼我们的情绪开始。那么,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情绪呢?请继续收看系列文章之——《修炼情绪》。
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
Copyright © 2008 君儒(北京)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256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250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10-52420877 010-68647526 地址:北京市西长安街万达广场CRD银座B座1205室
微信扫微码

关注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