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君儒智库 > 君儒课堂 > 修身健体 > 修身 >
编者按:一个人的情绪与人的健康、生活质量、家庭和谐息息相关。本期选编了系列文章,带您一步步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,并分析了情绪泛滥的严重后果、原因分析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:
一、警钟长鸣——情绪失控到底有多可怕
二、揭开情绪之谜
三、母亲的性情关乎全家的幸福
四、构建和谐的家庭能量场
五、情绪泛滥的后果及原因分析
六、修炼情绪
七、如何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
情绪代表了我们的内心状态和生命的能量状态,对我们的身心健康、学业事业成功、家庭幸福至关重要。所以,我们要学会有意识的修炼情绪,使之达到“致中和”处于平衡、和谐的状态,让生命不断得以健康成长。
首先要接纳、识别、尊重,将情绪调节至正常范围内(心正),有情;而对异常和失控的情绪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管理(此时心不正,情绪异常,打破了身心的平衡,属于无情的状态)。
修炼情绪有这么三个步骤:
1)识别——不加批判地接纳和表达情绪;
2)理解——分析情绪背后的需求与信念;
3)超越——利用情绪实现自我纠错与成长。
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,不断的认识生命的真相并学习成长生命,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具体解决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:
1、清理身体上的疾病和隐患,修身为本。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。
2、不断的诚意、正心、修心。我们的心之所以会出现偏差,很多情况都是源于贪欲。
3、构建完整的大脑的意识反馈环节,清理思维中不通畅的逻辑,使之导向正面、因果正确而通畅。
4、修炼语言,按照正确的逻辑思维的要求正面、调理、清晰的表达。
5、清理不良的行为习惯,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6、在家庭生活、事业中借事炼心,不断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。
7、提升和完善信念、价值观体系,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要正确。不断完善人格,磨练意志。
01 改变的起点
1、客观的认识情绪是什么,情绪的作用和情绪泛滥的巨大危害。
2、如实的接纳自己,认清楚自己的情绪现状,并下决心改变。
3、找到适合的方法并持之以恒的坚持。
02 从不同的层面上去改变
一、从身体层面解决
觉察自己的当下的呼吸、心跳、心情、思维、语言、身体姿势等情况。尤其对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察觉。
通常,我们更多关注自己在做什么,说了什么,但是往往缺乏对于背后的情绪的察觉。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,慢下来看看自己的情绪是什么。孩子起床磨磨蹭蹭,你开始不断催促,你可以问问自己,“我此刻的心情是什么呢?”有生气、着急,慢慢体会下,或许还有担心、失望……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,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。
每天早上和晚上洗漱的时候,都可以尝试对着镜子微笑,微笑多了,心情自然而然就会开朗起来。
你也可以尝试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和他对话,反复告诉自己:你很优秀,而且会越来越优秀,无论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,你都有把握挺过去,努力,能让你开启精彩人生。
不断地自我暗示对情绪会有较为不错的愈疗作用。
4、治疗和调理身体疾病
莱因霍尔德·尼布尔的祈祷文在许多处境中提醒我要驾驭自己失控的情绪:“上帝,赐我宁静,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;赐我勇气,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;赐我智慧,去分辨二者之间的不同。”不管是在家里等着开饭,还是在公共场合排队购物,总是让别人优先,以此培养耐心的品性。你将会发现,等你的情绪冷静下来之后,你可以在沟通你的需要和期望上更有效。
尊重生命,尊重规律。
比较是一个谁也赢不了的致命陷阱。不要和别人比较,担心我们这里不足、那里有缺陷,而是要找出、确认你自己、你爱人、你的孩子,以及你的家庭与众不同的特性。经常对我们的独特性心怀感恩,这将让我们自我感觉越来越好,因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已经变了。
在这个行为驱动、以结果为目标的世界上,大家很容易忘记这一点:达到目标的过程,总是比最终得到它更为愉悦。为了纯粹的快乐做事,而不是只做能带给你有形的物质利益的事。比如,做一顿饭就是一项非常愉悦的行为,但仅仅是为了营养或充饥,而匆匆忙忙地吃完这些饭菜,这就变成了一种很烦人的家务活。
不断的反问自己,是什么引起了自己的生气?理清楚自己的思维逻辑。
——因为哪件事你才产生了这个情绪?
——这件事很难解决吗?有什么样的解决方式?
—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?
——你觉得你最在意的点在哪里……
在语言的表达上:
把语言转换成更为积极的表达方式,例如:
工作场合中,把“我能怎么办”改成“我来想办法”;
家人相处中,把“又怎么了”改成“怎么了”;
朋友聊天中,把“为什么”改成“怎么了”。
试一试,你会发现,很多情绪不知不觉就消散了。
1 )表达以“我”开头,而不是“你”
我们很习惯用“你”开头,这样特别容易又陷入指责和评判中,换作以“我”开头,会让孩子明白你是在表达自己而不是指责他。
你太不听话了 VS 我感觉非常生气
你真棒 VS 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
孩子都是心疼妈妈的,他会反过来照顾你的情绪,他指向自身的焦虑也就被转移了。
2) 就事论事,不唠叨抱怨
我们可以和孩子就事论事,不是一顿唠叨和抱怨,用简单、明确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看到的问题,不夹杂情绪和埋怨,态度坚定而平和。
“你怎么又玩手机,上次就和你说过,你今天晚睡起不来,明天会影响上课效果...”
VS
我看到你玩手机已经40分钟了,你打算什么时候结束?
3) 用“要做”代替“不要做”
给孩子的信息太多,又是发脾气、宣泄情绪,还有不要做这个、不要做那个……弄得孩子都不知道哪句话是气话,哪句话是要求。
过马路的时候,你不要乱跑 VS 过马路的时候,我需要你紧紧拉着妈妈的手
你怎么还玩手机,早点睡觉 VS 我们约定的是10点之前睡觉。
用后者的方式说话,孩子才能清晰地知道行为的导向,而不是只记得妈妈一直发脾气。
在一个家庭中,上面的建议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对孩子教育,都可以适用。
我们要去处理自己原生家庭的议题。
最近有句话在朋友圈刷了屏,“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”这句话确实在理,很多时候,我们自己多变的情绪,根源可能就是原生家庭里僵化的规条,过高的期望,与父母或冲突、或疏远、或纠缠的关系。不过,我认为,能够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人也是幸运的,因为他们一直走在治愈的路上。真正不幸的人,是一直在原生家庭的“魔咒”里挣扎,却又不自觉的把这些“魔咒”代代相传。如果你一直被原生家庭的“魔咒”支配着、束缚着,而没有察觉,没有去处理,那么,不稳定的情绪可能还是会继续。如果看到这里的你,确实感觉自己有很多原生家庭的议题没有处理,也请你不要慌张。原生家庭并不是地狱魔鬼,你能够长大,必然也得到了原生家庭的支持。接纳你的成长经历,接纳自己的有限性,也许自己就是来自一个原生家庭中有很多冲突的人,也许自己就是一个敏感的人,也许自己的脾气就是很暴躁。当一个人能够承认自己内心感到无力和无能的部分,才有改变的动力,才有改变的可能。你能够处理原生家庭的议题,你的新生家庭也会随之健康成长。
幼年缺失,成年弥补。当我们小时候情绪没有被回应过,长大了就需要重新发展这部分能力。
妈妈自己成长的家庭,是否曾经被坏情绪笼罩?曾经是受害者,现在又会控制不住的把这种情绪传递下去。
这时候,妈妈在抚养自己的孩子之前,先要去抚养自己内心的小孩,跟小时候被情绪缠绕的自己对话。
只有妈妈内心的小孩得到疗愈,才有能力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人,去抚育下一代。
03 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如何应对
对自己的情绪保持察觉。
通常,我们更多关注自己在做什么,说了什么,但是往往缺乏对于背后的情绪的察觉。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,慢下来看看自己的情绪是什么。孩子起床磨磨蹭蹭,你开始不断催促,你可以问问自己,“我此刻的心情是什么呢?”有生气、着急,慢慢体会下,或许还有担心、失望……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,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。
不要压抑情绪,承认情绪的存在。
很多时候,大家不肯承认和面对负性情绪,一味的压抑,理智地安慰自己“我很好,我没有什么不好的感受”,情绪没有被看见,没有出口,它只能以其他方式表达,也许是睡不着觉,也许是身体出现疾病,也有可能出现抑郁、焦虑、躁狂等情绪障碍。学会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,并不是说没有情绪,内心没有一点波澜,而是面对生活中种种压力的时候,能够承认情绪的存在。情绪,就是内心渴望的一个信使,让你有机会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接触。在情绪来临的时候,你可以试试去感受它的存在,体会身体的感觉,慢慢的去看它背后的意义。当情绪被接纳的时候,强度就能够降低。
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让情绪自动表达。
就上面的例子来说,孩子起床磨蹭,你开始不断催促,感觉越催越冒火,忍不住开始大声呵斥,甚至对孩子有推推搡搡。有的时候,我们就是被情绪推着做了很多冲动的事情,待情绪平静下来,自己又开始后悔,我不应该这样做的。当你感到生气的时候,你可以用语言直接跟孩子表达:“你起床磨磨蹭蹭,我感到很着急、生气,同时也担心我们都会迟到。”如果你能够先体察到自己的情绪,用言语或者其他方式主动表达情绪,就会减少情绪自动表达的可能。
给自己30分钟的时间静心、止语。
给自己立个规矩,不管发生什么事,不管有多愤怒,告诉自己等30分钟,一切等30分钟后再说。
在这个隔离时间里,做这样一些事情来帮助静心:
反复深呼吸。
运动半小时:与其沉浸在糟糕的情绪里无法自拔,不如运动去
把心情画下来或者写下来,与自己对话。
机械性工作,例如做家务、整理报表、抄书、抄佛经,练毛笔字等不需要动脑的工作,都能让大脑满溢的负面情绪慢慢降温。
如果这件事情是跟孩子相关,那么在这30分钟里,让孩子自省一下自己的行为,而父母则先去做以上那些可以调整、平复自己情绪的事情,让自己远离当下的情境。
其实,情绪更多的只是一时的宣泄,而当给情绪一段缓冲期后,我们会慢慢恢复理性,从而能够更加理智冷静的看待事情。
经过30分钟后,孩子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。
这时候,父母再与孩子探讨事情的严重性以及如何改正,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我们要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。
例如,我们对孩子发脾气,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,因为工作的压力,生活的压力,我们回到家就希望看到孩子是乖乖的样子。
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,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迁怒孩子。
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?
首先,需要父母先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,在生活中多给自己一些空间。
可以和朋友出去逛街聊天,倾诉自己最近的不如意,和伴侣一起去吃饭看电影,调节生活,给自己转换心情。
只有父母心态放轻松了,才能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不良情绪。
父母心情好了,才能更好地爱孩子,与孩子愉快相处。
那么,我们如何来转化负向情绪呢?我们可以将负向情绪转化为生产力。
情绪能量的转化方式之一是——动能
通过运动来转换负面情绪是一种积极的方法。相反如果是通过砸东西、摔东西来转换负面情绪,那就是消极的方法了。
情绪能量还有一种转化方式——声能
积极转化的声能有唱歌、大笑等,消极转化的声能有大叫、骂人、哭闹等。
当我们情绪平静以后,记得一定要做这最重要的一步:寻找情绪问题的源头,并寻找解决方案,从这一次的情绪事件中找到提升的地方。
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“脱困四问”,回答以下4个问题,有助于理清思路:
1)Emotion:我在什么情绪之中?强烈程度打几分?(找出情绪类别)
2)Event:因为发生了什么事?不带情绪化语言,客观真实地描述当时发生的事情,发现自己的表述有主观化倾向,请返回第一步,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。(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)
3)Target:我的初心是什么?我原本想要什么?(找到期望与结果之间的差距)
4)Action:下一步,我准备怎么做?我能为此做些什么?(行动改变)
当情绪缓和后,还要学会和家人和解。
尽管情绪控制得再好,但可能还是会出现那么几次的冲动。
每一个人都有情绪外泄的时候,这种情况,其实并不可怕。
只是,在情绪缓和后,我们需要和家人解释清楚,为什么自己要发脾气。
要弄清一件事,我们发脾气是因为别人做错事,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。
人无完人,我们都不是完美人,但可以努力尽心尽力的去做事。
04 让经典引领我们的生命
经典是文化之源头活水,几千年以来养出了我们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,是我们民族不断开拓进取,披荆斩棘的智慧之源。这些历经几千年的考验的经典,超越了时空,是古往今来圣贤们的智慧结晶,对人性最为透彻的解读,给人类的文化提供了一个永久性的智慧启迪。
所以,读诵经典,把经典融入我们的生命,可以说是一条提升个人素养的捷径。同时,也是在传承我们民族精神。自古以来,读书就是中国人的一条修身之路,历来的大师们都因读活了经典而绽放出了自己的生命之花。
腹有诗书气自华
满腹经纶
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
至要莫如教子,至乐莫如读书
三日不读书,则义理不交于胸中,面目可憎,言语无味
05 持之以恒的践行
很多人听了太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,其实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动手实践过。
努力去做你所能做的一切。如果工作出现问题,就去找问题的根源,尝试多种解决办法;如果婚姻出现问题,就去调节矛盾,尝试沟通,而不是把气闷在心里。
如果无缘无故不开心,那就去做那些值得你开心的事。
生命并不长久,修炼我们的情绪,就是善待我们的生命。
当我们有能力认知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后,就有了认识和处理他人情绪的基础,在家庭中,父母跟孩子的情绪互动尤为重要,请继续收看系列文章之——《如何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》。
关注官方微信